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案 生鲜O2O盈利难 一场淘汰接力赛正在进行中
生鲜O2O盈利难 一场淘汰接力赛正在进行中

生鲜O2O盈利难 一场淘汰接力赛正在进行中

尽管生鲜还没有进入大部分网购一族的购物清单
但生鲜O2O的战场已然硝烟弥漫。停业、裁员、拖欠货款、裁撤线下店铺、资方跳票……生鲜O2O似乎正在展开了一场淘汰接力赛。

生鲜O2O盈利难 一场淘汰接力赛正在进行中

       ​ 【好实用o2o资讯尽管生鲜还没有进入大部分网购一族的购物清单,但生鲜O2O的战场已然硝烟弥漫。停业、裁员、拖欠货款、裁撤线下店铺、资方跳票……生鲜O2O似乎正在展开了一场淘汰接力赛。

       ​ 近日,果食帮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通知称,于8月4日起正式停业。据悉,果实帮失败的原因在于生鲜行业竞争异常残酷,O2O补贴大战、产品低价竞争等。果食帮表示,虽然不断地调整经营,优化用户体验,改善供应链,直至转型线下实体店,但两年来,想尽各种办法也没有实现盈利,最终“弹尽粮绝”,选择停业。

       ​ 同质化严重现关店潮

       ​ 值得注意的是,停业的不仅有果食帮,天天果园关店也引起业界的关注。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生鲜电商领域多家公司经营困难。爱鲜蜂4月起就陷入了裁员风波。4月7日,美味七七宣布资金链断裂,暂停营业并关闭官网。多点商城自3月起裁员近50%,由2900人压缩到1500人左右。

       ​ 除此之外,好实用还了解到,一米鲜也开始了转型,以股权置换的方式与百果园达成合并。一米鲜定位于高频次的日常消费,受累于生鲜供应链模式沉重,始终未能实现盈利。以一米鲜次日达模式来看,仓储、生产、配送、包装等履约成本每单至少12元以上,对于平均客单价35元左右的一米鲜来说,利润至少要35%才能覆盖履约成本。再加上公司的运营成本,想要盈利难上加难。

       ​ 通过此次合并,一米鲜将作为百果园的线上部门保持运营,而供应链将会与百果园整合,以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果品的目的。然而合并后的“一百”,其门店和线上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与天天果园此前失败了的方式颇为相似,能否奏效尚待验证。

       ​ 有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实现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88%处于亏损状态,剩下7%处于巨亏状态。高昂的履约成本、不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不成熟的消费市场,都对行业发展形成掣肘。如何活下去,是生鲜电商迫在眉睫的问题。

       ​ 好实用认为,生鲜电商的困局在于大家盲目跟风,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消费者普遍尚未形成生鲜网购的习惯,也是制约生鲜电商盈利的一大原因。

       ​ 从行业角度来看,生鲜O2O还处于早期教育用户阶段,供应链不成熟,冷链物流不成熟,还处于投入期,短期客观上就难以盈利,“过去半年多,投资圈公认的两个电商投资大坑,一个是生鲜,一个是O2O”。

       ​ 短期盈利考验生鲜电商存亡

       ​ 好实用认为,资本寒冬,融资不到位,现金流断流倒闭是生鲜O2O企业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而其客观原因在于,业务经营亏损,模式本身有缺陷,再加上缺乏精细化运营,亏损率过高。

       ​ 好实用认为,生鲜做电商本身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去年一年下来很多创业公司方向走错了,“现在生鲜不是简单的模式之争,生鲜电商不光O2O模式存在问题,B2B、B2C等模式的生鲜电商企业也都是失败者众多。无论是哪种模式,今年的核心是一定要能挣到钱,能挣到钱就能活着,能活着就说明你的模式是好的。”

       ​ 生鲜电商一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条非常坎坷的路。部分垂直电商是单一生鲜品类,而生鲜这个品类更需要积累,这跟全民的收入情况、消费理念等有关。也可以将生鲜作为倒流的工具,垂直的生鲜电商往往不知道流量要往哪里倒,这是产品矩阵化方面的问题。在生鲜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不需要强求生鲜盈利,可以通过别的路径来盈利。

       ​ 在好实用看来:“电子商务实际上是在经营顾客,而不是经营产品。O2O的本质是从媒体手中抢过与顾客沟通的传播渠道的控制权,媒体原来拥有的这部分价值对于企业肯定是更有利的,但前提是企业一定要具备社会化媒体的运营能力。社会化媒体运营解决的是,迅速增加客流量的问题。所以,O2O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产品销售、产品质量怎么样,而是社会化媒体运营能力怎么样。”

       ​ 不管怎么说,盈利恐怕是大部分生鲜电商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好实用认为,“今年生鲜电商的竞争是品牌之争,如果能够走下去,明年将会是模式之争,品牌涵盖了模式。经过资本的洗礼,地方性的、注重品质的、小而美的生鲜品牌会起来。”

       ​ 好实用认为,生鲜电商会逐渐趋向垄断,在未来5~10年的时间会剩下两三家巨头,消费者生鲜网购的习惯培养起来也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届时全品类、大平台的生鲜电商有望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