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案 新医改政策推进手术O2O模式的落地实施
新医改政策推进手术O2O模式的落地实施

新医改政策推进手术O2O模式的落地实施

手术及衍生收入
如检查、康复、住院等
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可见手术市场巨大。而随着《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政策的出台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师加入多点执业的队伍中。

新医改政策推进手术O2O模式的落地实施

        【好实用o2o资讯手术及衍生收入,如检查、康复、住院等,占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可见手术市场巨大。而随着《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政策的出台,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师加入多点执业的队伍中。

        在这个政策风口下,医院、医生、患者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环生态圈。多点执业的医院希望增加收入,多点执业的医生希望获得更高的合法收入,并且希望规避法律风险,而患者主要希望能够节省时间,找靠谱专家,方便就医。

        由于大型医院床位经常欠缺的,患者手术预约床位的话要提前好久。前期公司通过和多点执业的医院进行沟通对接,确定可以共享出来多少床位。有手术需求时,患者可以通过平台看到医院的床位情况,并依照各种需求来做出自己的选择。手术O2O平台名医主刀通过合理的分流,不仅解决了患者手术需求,也解决了不太出名医院的没有患者所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

        虽然手术O2O服务看上去很高端,但是其实名医主刀的概念非常简单。如果用户需要做手术,他们很可能希望这个手术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操刀的。这个服务的应用和网页允许用户先选择手术类型,例如心血管手术或是眼科手术等。然后用户可以查看擅长该手术的医生的简介。如果你选定了某个医生,用户要做的就是直接在应用中预约这名医生。

        虽然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新医改所着力解决的问题,但真正人满为患的只是极少数大医院。不少医院虽然硬件条件好、医疗等级高,但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缺少患者。对于这类医院而言,基于存在大量的闲置医疗资源,最主要的需求自然是吸引患者。

        按照当下移动医疗的惯常思路,要做好手术O2O平台,需要“圈占”足够数量的大医院和优秀医生,拥有足够多的医疗资源后便不愁患者上门。这也正是当前国内移动医疗领域变得越发没有生气的主要原因。

        医生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价值的体现,医生需要在扭曲的定价体系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应有的劳动价值;另一个是社会价值,为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也是大多数医生的愿望。

        患者角度的需求则非常明显,就是希望能够找到针对自身的病情提供最好治疗的专家。而在看病难的大背景下,这几乎是一个十分奢侈的需求。看病难也成为新医改、互联网医疗所要解决的主要痛点之一。

        又一个挂号问诊平台?
        看病难首先表现在挂号难,大医院、大专家“一号难求”让众多求医患者叫苦不迭。不少互联网医疗公司便以此为切入点,解决患者挂号难的问题。比如提供在线咨询、电话咨询、加号服务等,帮助患者能够找到需要的专家看病。

        但问题是,对于很多需要做手术的患者而言,即便是真的能够看到需要的专家,由于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没有空余的床位,依然无法顺利进行手术而获得治疗。这就是名医主刀希望推动解决的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在解决的是‘好看病’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让患者看上想看的专家。而我们要解决的是‘看好病’的问题。”苏舒认为,“看好病”才是更加根本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看好病”才是真正核心的需求。“所以,我们选择手术作为进入医疗领域的切口。”苏舒说。

        面对各有需求的医院、医生和患者三方,名医主刀为三方资源的合理匹配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找到需要的医生,医生找到需要的床位,医院找到需要的患者。而名医主刀作为一个平台,则不与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利益上的联系。即不收取医、患双方任何费用。

        不过,对于名医主刀来说仍然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谁才是真正需要手术的患者?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名医主刀很可能沦为又一个挂号问诊平台。

        “我们自己建立了一个分诊的团队,由两名具有长期医生执业经历团队成员负责。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我们会首先做一个甄别,挑选出真正需要做手术的患者,”苏舒说,“另外,这里面也有一个经济杠杆在起作用,毕竟做手术、请专家的费用要比看一次普通门诊的费用高得多。”

        通常情况下,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出诊的医院往往是在外地,这极大增加了医生出诊的成本。而名医主刀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资源匹配,能够帮助医生在同城范围内获得出诊机会。这极大的降低了医生出诊的成本。

        “我们显然不能颠覆医疗技术本身,也无力改变现有的医疗体制,”苏舒说,“但我们能够做的是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做出改进,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从解决看病难的角度,目前互联网医疗公司大体存在着三种思路。

        一种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众包模式”,通过解决患者的普通病、常见病以及基本的健康需求,来减少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一种是大量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思路,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特点,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包括医生在诊前、诊中、诊后的效率,医院在服务流程中的效率,以及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效率;

        一种是手术O2O平台的思路,通过将闲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三种模式的优劣很难简单评价,虽然作为新生事物且受多种因素的束缚,互联网医疗公司至今没有产生盈利模式,但不能否认,这些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的确给患者就医的便利程度带来了很大的改进。

        总体上看,第二种思路目前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即以医疗资源为中心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隐忧。这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往往“圈占”的是大医院,在医疗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大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是否反而会吸引更多前往就医的患者。这种趋势则是与整个新医改的方向相悖的。

        短期内,名医主刀的手术O2O平台为医院、医生、患者三方提供资源对接的服务,目前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在服务的改进以及技术的提高。除此之外,由于是以手术为主切入医疗服务领域,其在相关器械、材料方面的商业前景也颇具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