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店后仓”成跨境电商O2O模式的标配
4月8日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
让之前红红火火的进口跨境电商遭受影响。据进口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们透露
新税制让进口跨境电商企业“一下子难以接受”
也让1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一种模式优势丧失意味着另一种模式新生。在跨境电商领域
这样的景象正在上演。
【好实用o2o资讯】4月8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让之前红红火火的进口跨境电商遭受影响。据进口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们透露,新税制让进口跨境电商企业“一下子难以接受”,也让1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一种模式优势丧失意味着另一种模式新生。在跨境电商领域,这样的景象正在上演。
跨境电商消费者最关心两件事情,一件是产品品质,他从我手里买到的是否为正品,如果质量有问题,找谁投诉;另一件是跨境物流体验。另外,消费者不会当‘冤大头’,他们希望价格信息也是透明的,在店里看到这个价格,再到网上比一下,如果该商品在国外正在折扣销售,他们也理所应当享受到同样的优惠。所有这些要求,都要由实体店来解决,这就是我们要建直销中心的原因。
这头是跨境电商进口受 “新政”冲击明显,那一边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面进入建设运营阶段。与此同时,从之前的“蹚着水过河”到逐渐成熟,伴随海关总署统一版本通关系统上线,跨境电商企业是否选择试点城市 “生根发芽”已经不再重要。正因如此,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优惠政策迅速向 “普惠”靠拢,试点城市必须先行一步,才能抢得先机。在跨境电商领域,这一先机就是,“前店后仓”的跨境O2O模式。
“新政”加速跨境电商模式裂变
“自4月8日新政实施后,我们没有一单保税进口货物进来,计税价格又是售价,甚至还不如一般贸易;正面清单的出炉,堵住了保税进口电商进行品类差异化竞争的希望,通关单新政,又要按一般贸易方式执行,现在跨境电商都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跨境电商人士表示,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已死。
跨境电商刚刚兴起,国家为何会将保税备货的“大门”关闭?业内专家认为,保税备货模式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避税的最简便途径,大量爆款标品集中进入国内保税仓,随后为适应行邮税征收的50元以下免税额度,跨境电商企业将大包商品分拆为小包裹成功避税后抵达消费者手中。“保税进口模式让企业从中获得巨大红利,许多企业‘巧妙’地将这部分免征税款用于‘烧钱’补贴用户,短期获得大规模流量后得到资本方投资,继而迅速在行业内崛起,这也是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到大量跨境电商企业入驻的原因之一。”
显然,这不是国家所希望的。并且,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增加,投诉增多,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激增的后遗症在“放大”。
“跨境电商发展,必须要直面这个问题。”少数业内人士早在新政“靴子”落地之前,就已经在布局谋划了。为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品类齐全、安全放心的进口商品,坚持选择与国内一级代理商和知名并且具有一定直采能力的跨境电商合作,保证商品渠道正规,手续合法可查。商品价格方面,由于入驻的是一级代理商,商品成本较低。
跨境电商回归商业本性
短短半年时间,在全国允许试点的几个跨境电商试点区域,如宁波、天津、杭州等地,各大跨境电商自营中心和O2O体验店争先恐后亮相,其中多数以“前店后仓”的形式。体验店多以保税商品和完税商品各成一定比例陈列,保税商品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平台下单,保税仓库直接发货或者海外直邮,综合起来成为跨境电商的主要运营模式。与此同时,大型零售企业也把其线下门店作为跨境电商展示窗口与流量入口,再以店中店的形式,引入旗下跨境电商体验展区。
在业内专家看来,大开线下实体店,一方面能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仍是众多跨境电商平台都把线下展示店作为其流量入口,把消费者从线下引流到线上。毫无疑问,在消费者聚集效果方面有明显优势的购物中心,成为众多跨境电商体验店力争进入的地方。当然,跨境电商体验店的运营模式,不同于任何纯电商或线下实体零售品牌,其鲜明的O2O模式,既融合纯电商的口碑传播,又融合线下实体门店的直观体验,因此,相较于电商平台,其对于品牌的运营能力、供货渠道、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要求更高。
考验跨境电商企业有两大重要因素,第一是全球采购商品的能力,你是否能够找到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并且拿到商品供销许可。第二是你的通关能力,你是否能够及时把握国家各种政策,比如说你在海外、在保税区投几个亿建仓,能否享受优先通关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实力。虽然购物中心是一个非常好的流量入口,但跨境电商想要进入购物中心,还需要谨慎思考,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各地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跨境电商本质是商业模式,最终目的还是要带动产业发展,包括国内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国内制造业向国际化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