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无人机”企业怎么玩转O2O?
很多无人机企业都在尝试互联网化营销
多是借助B2B、B2C、APP等平台来实现渠道的扩建。比如在植保领域
江苏药企克胜集团打造的“蜻蜓农服”电商平台、极飞的A2智能手持终端、中航天信的UCOC天信云网平台、高科新农的“滴滴打药”APP
都是“互联网+无人机”的先行者。
【好实用微商学院】很多无人机企业都在尝试互联网化营销,多是借助B2B、B2C、APP等平台来实现渠道的扩建。比如在植保领域,江苏药企克胜集团打造的“蜻蜓农服”电商平台、极飞的A2智能手持终端、中航天信的UCOC天信云网平台、高科新农的“滴滴打药”APP,都是“互联网+无人机”的先行者。
在近期举办的2016电子商务与O2O领袖峰会上,传统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互联网企业代表均分享了在各自领域怎么“玩转”O2O,怎么拥抱互联网;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每位嘉宾的观点也各有侧重。可见,每个企业从自己的角度,“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各有各的套路。
好实用认为,平台型O2O要过五关:第一关,两端是否动态平衡;第二关,标准化体验;第三关,高频与低频的问题;第四关,是否增加了供给端效率;第五,要记住三个名词:NPS客户推荐概率高,LTV持续价值提升,CAC客户获取成本低。
结合无人机行业的现状,民用无人机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哪些问题。
供需是否动态不平衡
所有的生活服务平台,仍旧存在线下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企业的质量存在差距,任何一个生活服务在过去都不是闭环的,力争使它做到闭环是任何一个做O2O企业的理想。但是,成为一个合格的O2O企业应该怎么调整方向?
好实用认为,只有市场在极其动态不平衡的状态下,平台才有生存的价值。以打车软件为例,乘客今天从A到B,明天从C到D,打车人与司机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平台就是要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和动态不平衡。这里面会有两个陷阱存在,这两个陷阱是大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核心注意的。
第一个陷阱叫做初始不平衡结尾平衡。比如说像驾校、美容美发,当你去找这个人的时候,初始状态是不平衡的,但结束状态你会发现,顾客会经常用一个人的服务,就变成了一个平衡态,在这种平衡态是极其不适合做平台的。
第二个陷阱叫做专家级的平衡陷阱,典型的就是做律师、医生,这两个行业最容易出现的是什么?好的医生、好的律师基本上是流量来源,但是所有人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基本上优秀的服务者是不需要平台供给流量的,而是缺流量的服务者在平台上生存。养出好的服务者以后,就离开平台走了,这就是专家级的平衡陷阱,也会造成整个生活服务平台的极端的平衡型。
那么无人机行业,供需状态是怎样的呢?
业内专家认为,O2O做的就是中间环节。只有动态不平衡。发展空间才大;一旦做到了动态平衡,发展空间就终止。比如说工业用无人机,现在农业植保这个需求正在开发,这个过程中供方在大量出现,价格会趋向走低,两年前一台农业植保机的价格可以卖到20多万,现在大部分已经卖到10万以内,并且价格还会走低。
“所以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不断扩展需求、引领需求,创造新的不平衡。很多内在的需求,如果不经引领,较难取得突破。而一旦新的需求引领出来,不平衡就产生了,供方就会蜂拥而至,直到达到新的平衡,这一轮的新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业内人士表示,“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善于引领需求的,而不是跟着需求跑的;能赚到钱的就一定是开发需求、制造新的不平衡的企业家。”
尽量标准化你的产品
什么是“标准化服务”呢?
生活服务其实是极端不标准化的服务,好实用认为,很多体验是可以被标准化的,即客户的评价体系,客户对服务的评价是一致的。比较典型的例子还是打车,只要送到了,评价基本在90分以上,即便司机服务态度不好,也基本在80分以上,评价标准是一致。创业者应该寻找容易标准化的产业,尤其要参考客户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依赖于服务的复杂度、时长、难度等。
那么未来什么样的服务平台是值得做的?
生产标准化平台,即通过培训、训练能够将服务进行标准化,比如到家服务(小时工、保姆等)。但所有的生产培训化的标准化的服务,都会遇到一个挑战,就是你的服务能力扩张是线性的而不是基数的,这是做平台的时候第二个要闯过的关,即你的服务是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服务。
在无人机行业,不管是消费级别还是工业级别,均可以找到评价维度,比如航拍,用户要求能够实时图传、图像清晰;电力巡线,客户需要采集到相关的图像和数据;植保领域,农民要求做到杀虫有效、农民满意,这是最简单粗暴的评价标准。
而农民看似简单的要求,在当前的无人机植保市场,也是多处掣肘。首先,无人机只是一种新型农具,是飞行平台,当前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发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基于这个飞行平台,需要搭载喷药设备,这些设备不是传统设备所能替代的;还有航空专用药剂和助剂,也是当前植保市场的短板,就拿简单的稀释剂来说,很多企业是用水来稀释农药的,无人机在作业中向下喷药,是呈雾状的,在高温情况瞬间就被蒸发了。
无人机行业的高频与低频
现在高频的服务越来越少,大家创业的所有的生活服务80%是低频的。如果你是做汽车的,基本上10年后才知道这个服务的体验是好还是不好;你是做租房子的,要一年以后才知道体验是好还是不好;如果是做装修的,也是5年以后知道做的这个服务体验是好还是不好。因此在低频的行业里,大家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持续地让用户记住你的平台。
在无人机行业,也存在低频和高频之分,依旧拿植保行业举例,卖飞机给农民,就属于典型的低频高价行为;而做植保服务,相对来说属于高频低价,并且市场规模大。所以很多无人机企业,都转型到“不卖飞机,只做服务”的商业模式上来,比如大疆、极飞、天翼合创等,都是服务型植保无人机企业,并在推广过程中尽量弱化无人机概念,而是强调无人机作为农具的性质。
无人机未来的空间在哪里?
平台是个双边的市场,既要保护用户端的利益,也要增加供给端的效率和数量,让供给端赚到钱,才能在这个市场上更好地进行服务。
任何一个市场都是这样的,但同时,这里面最大的陷阱就是:供给端的满意度基本上代表了平台的满意度。供给端在生活服务里面最大的限制是时间和体力,而不是物质和金钱,比如好的中医,一天只能看40个病人,再供给也不可能了。除非未来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的出现,供给端的服务和质量都会提高的。
在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应该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比如说无人机的机体材料,包括结构材料和非结构材料、发动机材料和涂料,其中机体结构材料应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还有发动机材料,非结构材料量,这些都需要多提高生产质量。“一句话,停止低端重复建设,生产有需求的高端产品。”李光斌说道。
不过我们还要警惕市场承载量和涌入企业量的关系,避免一窝蜂,形成新的踩踏事件。在过去的8年里,国内的光伏行业从弱小到膨胀,市场行情从供不应求到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也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暴涨然后暴跌。这是前车之鉴,无人机行业应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