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案 二三线城市的O2O企业相当迷茫
二三线城市的O2O企业相当迷茫

二三线城市的O2O企业相当迷茫

在有互联网信息共享之前
无论哪个行业
产品能下沉到三线城市的一个小卖部那是了不起的事情
而对于APP而言
能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那肯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二三线城市的O2O企业相当迷茫

       【好实用o2o系统在有互联网信息共享之前,无论哪个行业,产品能下沉到三线城市的一个小卖部那是了不起的事情,而对于APP而言,能下沉到二三线城市,那肯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大部分O2O公司产品推广范围仅限北京,少部分O2O公司产品推广范围扩大到上广深,能在二三线城市碰上面的可以用脚趾头去数了。

       二三线居民手机里的APP有哪些?据好实用调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衣食住行玩,其中吃和玩是大头。美团APP比例最大,毕竟上面的优惠券涉及到衣食住行,面广,基本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接着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然后是滴滴出行。

       接着是一些需求频率比较少的APP,途牛、携程、艺龙、顺手付等,这类APP基本就是需要就装上,用完就卸掉。这些APP推广力度和推荐也是够给力的,其中艺龙就有半价酒店,而顺手付活动是下载APP并且绑定银行卡就能首单减免部分金额。这样的优惠的确吸引了用户去下载,但是由于使用频率比较低,使用过后我还是把它upload。

       除此之外,本地的一些小个体也在做一些线上线下的推广,不过由于考虑到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部分商家选择了微信。大部分开的是微信小号,通过建立好友关系,朋友圈顺路把产品推广给做出去了;也有的商家有精力搞复杂一点的,就能够做一个微信的订阅号,持续做内容更新;还有一些高档的餐馆也用微信公众号自助点餐系统、绑定会员,充值等。当然,我也见到过一些头脑发热的大企,有快消品的,有物流的,通过优惠把人都拉进微信公众号,然后更新也就稀稀拉拉的,毕竟没什么内容是跟消费者有密切联系和持续频繁的需求嘛。

       小城有小城的玩法,一些本地的自媒体大号如保姆一般包裹了一切需要推广的商家服务。这些大号几乎吸纳了本地80%以上的用户,在本地生活服务上,自媒体的表现是可圈可点,有些以本地新闻热点起家,吸纳粉丝,然后以美食广告做主要收入维持;一些则以娱乐起家,涉及视频、旅游、美食推荐、八卦娱乐、车展活动,两者的收入都靠广告。准确的说,本地新型自媒体承载了O2O营销重任。

       以一个三线城市市中心所在区为例,常住人口40万,流动人口在15万左右,而流动人口中,高校和技校占了一半,人口密集的多在社区。因此,围绕校内校外为方向的社区APP也拔地而起,在校内,由于学生需求品类少,并且可掌控资金有限,大部分的需求都在宿舍楼附近的商城和食肆满足了。剩下的查成绩、充饭卡、缴网费、购车票等日常便利除了通信三巨头,也的确没多少人愿意碰这块小蛋糕了。

       当然,它们的APP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服务是额外的,增加客户对品牌的黏性和认可度才是目标,不得不说的是,校园是一个行政色彩浓厚、市场化淡薄的场所,如果没有校园批准,你的APP再好也是奢谈,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这三巨头能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