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O2O模式能否改变健身行业的诟病?

网站编辑:好实用 时间:2017/10/19 15:18:09

关键词:互联网健身健身O2O线下健身房线上健身APP

互联网+O2O模式能否改变健身行业的诟病?

       好实用微商学院】健身行业几经变革,传统健身房备受压力与质疑已是不争事实,不断迭代更新的新型健身房同样未能摆脱处处碰壁的尴尬。新旧模式的交锋,新元素之间的博弈。沐浴着“全民健身”与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当下健身行业的每一小步都背负着整个行业的未来。

       传统办卡之“罪”行业砥砺前行原动力

       据某权威平台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健身房市场产值仅700亿元,随着健身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和健身房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成熟,预计2017年健身房市场规模将逼近900亿,未来五年有望保持12%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将达到1230亿元。

       但着眼当前,革命尚未成功之际,席卷在行业里的每一份子都有自己的难题要面对。

       一直被诟病的传统健身房首先成为众矢之的。不仅消费者谈“办卡”变色,近两年更是成为新型健身房集体对标的反例。根据流程,消费者入门第一步:办卡成为会员。根据健身房档次,年卡价格从1500至15000不等,低端健身房1500元左右,普通中端:2000-3000元,中高端:5000-7000元,高端:8000-15000元。第二步:私教推销课程。一线城市私教课程价格从200到500元不等,初级私教:200-360,中高级:380左右,高级:500左右。第三步:体验不好,分道扬镳。

       三部曲之后的结果是一锤子买卖,导致健身房与用户之间黏性不足,运营成本提升,只能将压力再次转嫁到存留消费者身上,导致整个行业一直处于“亚健康”模式。

       目前传统健身行业仍以‘年卡+私教’的模式为主,会员的年费、私教和团操费构成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年卡制的模式看似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弥补健身房的装修、租金等成本,但如果无法有效精准地保证会员留存率,就会造成会员大量流失,健身房由于沉重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设备维护费用等压力而出现经营困难。

       O2O热潮:互联网健身的一次自嗨

       巡着年卡制痛点,2015年兴起的健身O2O项目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像全城热炼、小熊快跑、初炼、燃健身的出场也一度被寄予厚望,按次付费、线上约场地、约教练的形式打破了预付年卡的模式,初期流量增长明显。并引得资本争相竞逐,对标ClassPass模式的全城热练2014年底获30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5月获1800万的A轮融资 ,2015年底获近亿元B轮融资。同年7月拿到1500万美元A轮融资的燃健身更是将这股热潮带到了最高点。

       但经过一年的市场实践检验,模式弊端却日益凸显,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产品现在大多数已难觅踪迹。

       燃健身联合创始人窦赢曾告诉易体网,“2015年左右,健身对大多数中国的用户来说还是陌生的,健身频次不够,对于平台的推广意义不大。健身场馆通过平台第一次接触用户后,迅速将用户转换为自己的年费或者长期会员,这对主打“按次消费”的燃健身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的打击” 。

       因无法绕开与健身房的利益纠葛,在一线城市,还曾经发生过数百家健身房联合抵制线上APP的现象。而这股O2O热潮也教育了很多健身行业的创业者,健身是一门重线下的生意,所有绕开健身房谈创业的项目似乎都是在“自嗨”。

       回归线下:健身多场景模式并存

       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5月5日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元目标。而目前,健身房缺口至少7万-10万家,健身市场还有很多空白等待填补。

       经历了O2O惨痛教育的互联网健身这次将目光聚焦到线下,虽自建场馆,但互联网的“轻”模式却彰显无遗,大幅度缩减场馆面积、精简人员、共享场地…

       不可否认的是,多种健身形式的存在,对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是利好的消息。此番互联网健身回归线下,聚焦健身本质的同时,仍需要打通更多的场景。经历了一次失利后的互联网健身,能否改变健身行业的诟病,以及健身者的健身习惯和体验,或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