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店O2O陷平台、店家与消费者三方博弈僵局

网站编辑:好实用 时间:2017/7/24 10:59:17

关键词:本地生活O2O团购模式餐饮O2O到店O2O

到店O2O陷平台、店家与消费者三方博弈僵局

        好实用o2o资讯】如今,红极一时的团购模式似乎不再受待见。据报告显示,本地生活O2O取代团购模式迅猛发展,2016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7620.6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9779.9亿元,接近万亿大关,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资本转冷,团购式微,烧钱抢地成为过去,行业回归商业本质,进入修炼内功的升级期。

        市场超7000亿元 餐饮最成熟

        数据显示,本地生活O2O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攀升,2016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超7000亿,延续了数年4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极其广阔,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仅餐饮一个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就达3.5万亿元。

        但截至2016年底,O2O在整个本地生活市场中的渗透率仍不足10%,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大部分厂商而言,市场拓展期远未结束。

        其中,餐饮市场由于本身线下体量巨大且具有高频、刚需、容易规模化的特征,用户培育与市场拓展难度相对较小,发展最为成熟,餐饮O2O占本地生活O2O整体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16年占比高达54.9%。

        从消费方式来看,到店O2O由于起步较早,且不受设备场景等方面的限制,能覆盖更多的细分领域,在本地生活O2O领域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随着移动支付对用户生活场景覆盖度的不断提升,到店O2O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为6124.4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9647.9亿元。

        靠补贴难生存团购高潮已过

        本地生活O2O发展历经四大阶段,最早起源于聚合本地商户服务信息的点评类网站,从2010年开始,众多团购平台相继上线,各垂直细分领域开始有一些企业崭露头角。众多厂商依靠大规模价格补贴,用户、消费单量急剧增长,短时间发展速度令人咋舌。

        据分析,到店O2O聚焦店铺服务交付场景,于团购时期发展壮大。该阶段初期,各大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尽快获取用户,大量投入补贴,将行业带入了一条不健康的发展道路。靠低价吸引的用户忠诚度极低,一旦停止补贴,用户将大量流失。

        对于商户而言,团购虽然提高了客流量,但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一些准备尚不充分的商家面对爆发式的客流增长不能保证用户体验,最终对品牌带来了伤害。

        2016年,随着资本对团购模式转冷,大量实力不足的企业被淘汰,行业进入洗牌期。接下来,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将成为O2O企业升级之路的重要突破口。

        因此,平台、店家与消费者三方博弈结局,往往是价格上涨、消费者买单。正是意识到了这种不健康的商业循环,众多到店O2O平台纷纷转战B端:依靠精细化运营手段为商户导流、提高效率成为到店O2O发展方向。

        数字时代大数据挖掘潜能

        随着市场回归理性,C端补贴渐少,依靠用户增长吸引资本的时期已经结束,行业逐渐回归商业本质,各大到店O2O平台开始通过会员服务、内容营销等诸多新型打法谋求健康发展,比如到店模式的口碑、美团,到家模式的饿了么等。

        其中,诸如外卖等到家O2O模式的关键环节为商品配送/服务交付,配送效率与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随着资本转冷,依靠补贴吸引用户的方式难以为继,如何提升2C环节中物流/服务的质量成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如何提升竞争力呢?实物类与服务类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提供产品的最终形态,在连接用户的最后一环,实物类O2O是物流配送,而服务类是上门服务,因此也就决定了两者在产业链运作模式的侧重有所不同。

        实物类侧重于商品品质与配送效率,商品质量和物流运送时间是消费者着重考虑的因素;服务类侧重于服务质量,如何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是相关厂商着重关注的问题。根据是否自建物流团队或涉足供应链,实物类O2O与服务类O2O都存在轻重模式之分。

        据分析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线上线下的边界已不再明显,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互联网化,进入线上线下融合的大潮。O2O也不再仅限于前端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化,开始向传统行业上下游不断拓展,面向B端的技术产品类型不断增多,从营销、决策、供应链等多方向切入,将整个产业链连接到数字世界,深度挖掘线下潜能。

        随着线下商业复杂度高,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差异巨大,线上企业需要不断深化对传统行业的理解,提升数据沉淀的精细程度以及数据分析挖掘的成熟水平,方能真正助力传统行业实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