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阅读"使未来微信内容运营以精短为主

网站编辑:好实用 时间:2017/1/9 14:30:14

关键词:微信运营微信文章阅读微信快餐式阅读微信内容运营

        【好实用微信运营“字太多,不看了。”现如今点开微博、微信上的一篇长文,评论区十有八九会出现这样的留言。我自己的公众号也开了近两月,推文60篇,后台数据显示,那些点击量相对较低的推文大多符合这个特征。不知从何时起,“字数太多”“文章太长”成为了公众指摘的对象。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细究原因,大概算是种时代症候吧。众所周知,“快餐式阅读”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信息更新速度太快,导致人们急于抓住每一段碎片时间,快速获取更多信息。公交车里、餐桌上、排队中……我们拿着手机迫不及待地上下滑动,左右翻飞,生怕一秒钟会错过“几个亿”。时间的碎片化,它的每一个棱角都是尖锐、野蛮的,无情侵入我们的生活并狠狠撕开一道口子。

        快字当头的人们,遇到长文章,自然不耐烦。细读不可能,太“麻烦”“费事”,不如直接得到现成的“结论”来得痛快,他们更喜欢“简单粗暴”的告知方式。所以“字多不看”的下一句往往是“直接说结论”,这背后缺少的正是“思考”与“好奇心”,而这却是连接读者与写作者之间最重要的那一环。

        事实上,一篇文章如果“直接说结论”往往并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于读者更有益的恰恰是论述的过程和逻辑。阅读一篇长文,如果按照作者的行文架构,顺着文章的逻辑逐层次阅读、理解、思考,这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过程,读者用自己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碰撞,由此得出的见解才真正是为自己所有。恰恰很多人买椟还珠,仅限于了解“现象”,对其背后的运行机制选择了无视,久而久之便丧失了思维的乐趣,乃至持久发展的潜力。

        当然,“长”不一定有营养,“短”也未必没深度,但不爱读长文或许折射出浮躁的心态和阅读修养的缺失。人们更强调“快”,哪怕结果是乏味无聊的,却不能静下心来享受“慢趣味”带来的延迟满足。须知,碎片阅读获取的信息,如果不加以串联,仍旧构建不起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叔本华曾说,不管你学识如何渊博,如果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逊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

        快节奏的忙碌生活需要碎片化的八卦和段子来解压,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文章已被时代的海浪“拍在沙滩上”。王蒙说过,“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阅读媒介的转变或许让长文章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也并没有“完美适配”长文阅读,但严肃而深度的阅读却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

        因此,切莫让“抖机灵式”的阅读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全部,毕竟还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探索与思考。与其给我这没营养的短文点赞,不如去看看那些真正有内涵有深度的长篇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