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是刚需的维修O2O行业却饱受诟病之痛
本是刚需的上门维修行业因价格不透明、配件难把控、从业人员散乱等饱受诟病。面对互联网红利渐失
某维修O2O平台近日与金立手机建立合作
用户维修手机的需求由维修O2O平台负责完成。同时
维修O2O开始瞄准B端合作
从C端的单一服务转向B端的批量、长期服务。
【好实用o2o资讯】本是刚需的上门维修行业因价格不透明、配件难把控、从业人员散乱等饱受诟病。面对互联网红利渐失,某维修O2O平台近日与金立手机建立合作,用户维修手机的需求由维修O2O平台负责完成。同时,维修O2O开始瞄准B端合作,从C端的单一服务转向B端的批量、长期服务。
锁定固定用户
经历O2O大战,互联网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平台想要“笼络”新用户需要新的合作渠道。面对O2O行业风口已过,上门维修服务已不再新奇,O2O企业开始瞄准B端合作,从C端的单一服务转向B端的批量、长期服务,寻求被家电品牌、3C品牌、商业设施物业等“包租”,“吃下”品牌厂商的维修服务业务。互联网引流成本逐渐升高,仅依靠互联网推广不能维持平台盈利。
低价背后痛点多
随着技术的成熟,家用电器价格不断下降,也压缩了家电维修业的利润。家电行业售后乱、维修难等问题一直存在,“修好了毛病,破坏了零件”、“劣质零件换原装”等屡有发生。
这对于细分的家电维修领域是大势所趋,这个充斥着乱象与不透明的市场也正经历一场规范化、透明化、互联网化的过程。家电上门清洗维修是刚需,还能解决传统线下维修不透明问题。
与此同时,家电后市场服务由于过度依赖线下工人师傅,很容易存在无法提供标准化服务的问题。工人师傅服务不一、标准不一。消费者李女士表示,曾在门店维修手机时,等待超两个小时。
而维修行业的劳动价值被低估,也是造成维修市场乱象的原因之一。业内专家表示,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维修业的服务收费被压抑,导致市场中个别商户存在以次充好、无照经营等情况。O2O维修是一种可追踪的服务形式,可带动维修行业的革新。
B端资源抗风险?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场景,家电、3C市场的需求衍生出了一个巨大的“后市场”,并催生了众多维修O2O企业。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品牌手机在2016年的出货量达到了新高,出货总量为4.65亿。从售后服务市场来看,目前手机平均维修率在10%-15%,客单价按200-400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此外,国外手机售后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比在6%左右,而在中国只有2%-3%。
有家电销售领域工作人员透露,家电清洗、维修等方方面面构成家电后服务市场,这亟须专业维修师填补需求“空位”。
业内专家认为,家电品牌掌握消费资源,便拥有强大的售后资源,上门维修平台与品牌厂商建立合作,将使订单增长幅度远高于消费者个体需求的涨幅。O2O平台起步较晚,要想占得市场份额,就要以“把握品控”赢得消费者信任,“与手机厂商建立售后合作,正是为平台质量背书”。
对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方面,国内家电全部拥有售后“三包”服务,保修期限内,厂商应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而消费者个体与维修平台进行服务交易,容易导致维修成本增加。此外,厂商携手维修平台也丰富了自身服务渠道。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门服务需要较大量的资金后盾,行业内真正投资C端实现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大批O2O企业在萌芽中便夭折。此外,大批传统企业又面临转型,相对而言,B端的合作项目抗风险能力更强,门槛更高,进可攻退可守,拥有可预测的盈利模式。
而家电后市场服务,背后潜伏的商业价值来自于中国4亿-5亿家庭强大的消费能力,以及对品质升级的关注。据中国家电行业协会公开信息显示,每年家电后市场的市场规模在4000亿-6000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未来十年,家电后服务市场将迎来全面发展。以维修为例,以单次收费100元为标准,目前全国家庭使用的家电远超10亿台。而每个家电在寿命期内维修一次,就将达到千亿的市场规模。而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家电销售还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家电维修市场规模仍有巨大的掘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