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或将推出应用号打开创业新风口
8月21日
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四岁生日。在这四年里
微信已经从当初的「小船」悄然变成了一条「巨轮」:聊天、阅读、搜索、购物……毫无疑问
微信想要成为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设施」、一个更完善的虚拟城市入口。
【好实用微信新闻】8月21日,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四岁生日。在这四年里,微信已经从当初的「小船」悄然变成了一条「巨轮」:聊天、阅读、搜索、购物……毫无疑问,微信想要成为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设施」、一个更完善的虚拟城市入口。
关于微信的下一步,早在三月份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就抛出了微信应用号的概念。
应用号什么是?根据张小龙的说法,微信的本意不是做一个传播内容的平台,而是一个提供范畴更广泛服务的平台。而「应用号」便是微信未来开展更广泛应用服务的土壤与平台,也是目前的「服务号」模式的推广与延伸。可以想象,应用号的诞生,势必将成为微信生态体系内创业的下一个风口!
PART 1:想象
1、应用号究竟长什么样?用完即走吗?
可能在服务号的基础上做功能升级,也可能单独剥出一个新的账号体系。如果是单剥出来做一个账号体系的话,按之前大家的猜想,可能会是一个类似 App store 的操作体验,只是应该无需下载,即搜即用,如果真是这样,那商家只需要做好功能交互的开发就可以了。根据张小龙1月份在大会上的阐述,用完即走是他想要完成的产品体验,所以,我们猜测应用号应该是基于入口的便利性,用户主动搜索,而且可能会去掉粉丝关注和阅读等属性。
2、会对服务号和订阅号有影响吗?
个人感觉对订阅号影响不大,对服务号的影响可能体现在企业对账号运营规则的权衡上,就是选择服务号还是应用号?因为服务号与应用号相比,可能区别在入口和体验上,还有,应用号不会有推送、关注、阅读等体验。按道理,应用号也是会完成交易闭环的,简单点说,就是入口体验,有没有发消息给用户的能力,还有待观察。
3、轻APP创业者、开发者该如何选择?
轻量APP,在微信的体系里完成商家连接用户的所有动作,只是这里非常考验交互体验,不过这也是微信团队擅长的功夫。
如果你从事的项目更多需要给 C 端带来服务,可能服务号依然更加适合,因为你还是可以通过服务来完成消息对用户的触达,对于需要购买服务的用户来说,适当友善的消息触达还是需要的。当然,应用号和服务号一起做也完全可以,毕竟用户在哪里,哪里有入口,就进去,同时做肯定利大于弊。
好实用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不论是服务号,订阅号,还是即将推出的应用号,创业者首先要区分他们不同的内在能力、使用的场景等等,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研究和设计基于微信公众号产品体验运营的优秀团队。而开发者其实没什么可讲的,深度研究微信公众号开发,研究接口逻辑,最后才有可能快速的理解产品狗的需求,新平台往往蕴含着新机会,越快熟悉越好。
PART 2:畅想
1、为何瞄准微信生态和应用号?
到今天为止,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高达 30 亿+。其中微信应用的月活用户就占了 8 亿+,中国手机用户手机中最高频的应用就是微信。在这些用户中,微信支付用户(绑卡)达到了 3.5 亿,这是个怎样的数字?要知道支付宝依托淘宝、天猫和外部商户打拼了 10 年,才做到 3 个多亿( APP )。等于说,微信支付用了不到 3 年,就拿下了移动支付的半壁江山。
我们深知微信生态的产品矩阵:公众号,微信支付,二维码等等。这些给用户、给创业者的价值是什么呢?
对于创业者,特别是产品需求还在验证阶段的创业者,微信生态可以让创业者的产品开发迭代速度更快,更高效。在这个生态中,他们可以更快速地获取种子用户以及验证产品是否能够解决痛点。可以说,创业者在微信生态中开发产品和服务,才会得到更快速地成长。
2、应用号会终结APP时代吗?
就像手机出来后,有一些家庭还是需要固话的。大家都在说微信公众号要取代APP,如果这句话作为一个趋势分析完全合理,但如果作为一个肯定句是不太可能的,至少还不是时候。
首先微信公众号较APP确实进步了不少,两者相比较,很容易就得出结论: APP 不仅成本高获客难,运营基本也很难开展。所以,大家都去做微信公众号。可是问题也来了,微信公众号是一个靠运营驱动的,而运营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想做好,其实并不容易,随着公众号规则的日益完善,很多野路子也走不通了,不能说没法突围,但门槛比以前高多了。
大部分的企业和初创团队最后会有一个现象就是APP做不好,公众号也做不好。因此,应用号终结APP时代,我不敢讲,但APP一定加速下坡,本身的现实情况就是很多企业,根本就没必要做APP。
3、如何应对App Store的不满?
如果我们对应用号的操作流程猜测正确的话,应用号跟 App Store 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就是,应用号不需要下载,或者说第一次使用可能预装一下,以后即使换手机,也不需要重装,随着微信 ID 走。细思极恐,应用号不仅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而且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还不怎么占手机空间。
反观App Store,操作体验问题就凸显了,光「下载」这个体验已经把很多APP的推广逼上了绝路。
鉴于应用号本身就是一个轻量APP,对App Store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看苹果公司怎么看应用号的发展趋势。但是我认为微信团队一定会想到这个风险,并采取一些方法尽量规避。毕竟,下架微信这件事,真的不是闹着玩的。
PART 3:未来
1、应用号会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吗?
首先,我们对于应用号的产品形态也只是一些猜想,所以很难直接下结论这会不会爆发。不过从对微信生态的理解上来看,好实用认为应用号对标的就是目前市面上95% 的 APP ,以及基本上所有的服务号,所以它隐藏着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很可能明年 APP 市场上会出现悬崖式下跌。
当然,微信里最大的流量其实是社交流量,应用号的产品形态中是否也具备分享功能,这个对创业者而言非常重要。社交流量中,轻松筹、拼好货、中粮我买网、小黑裙,这些团队应该都是用心在研究这个玩法的。
2、应用号如果是轻APP,哪些行业最先突围?
从订阅号开始,用户开始养成了被动式的使用习惯,这个使用习惯在服务号中也依然如此。消息群发给开发者带来的推送式流量,改变了以前用户主动获取的搜索式流量。但是根据 Allen 之前大会上提到的「用完即走免骚扰」概念,这种用户的使用习惯很可能在应用号中行不通,很可能「搜」是应用号最关键的一个使用动作。符合这种被动式操作的轻 APP ,我们猜想最先突围的应该是游戏类目,然后才是一些工具应用。
3、朋友圈原生广告是否是应用号能力的提前释放?
如果应用号要做到叫好又叫座,原生体验、一次开发多平台覆盖对开发者的吸引是极具诱惑性的,那么微信就不仅仅是 IM 工具,它可以说是一个操作系统了。
微信释放原生能力,最早应该是开放 JS-SDK(功能完全用 java 脚本语言书写的 sdk 开发工具包,面向微信服务的编程,编程效率是 java 编程的 5—10 倍) ,将原生的扫一扫能力开放给网页。甚至在网页上实现了录音功能,最近在升级的分答正是用了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