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果生鲜电商烧坏了自己 社区O2O入局圈地
在O2O风口开始关闭的时代
主打水果、生鲜等年轻人高频消费产品的爱鲜蜂日前被曝陷入裁员风波;天天果园随后传出关闭了所有线下门店的消息。此外
主打半成品净菜O2O的生鲜电商青年菜君最近也被曝由于投资机构临时“跳票”
导致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薪水。
【好实用o2o资讯】在O2O风口开始关闭的时代,主打水果、生鲜等年轻人高频消费产品的爱鲜蜂日前被曝陷入裁员风波;天天果园随后传出关闭了所有线下门店的消息。此外,主打半成品净菜O2O的生鲜电商青年菜君最近也被曝由于投资机构临时“跳票”,导致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薪水。
不管是裁减人员,还是业务调整,这些接二连三消息背后的现实是,这些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生鲜社区O2O集体遇困。
3万亿淘金市场95%在亏损
据好实用统计,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但与烧钱不断、盈利无期相比,更让生鲜电商玩家们煎熬的是,眼看着三万亿的淘金场对他们摇旗呐喊,大道两旁却横尸遍野,而有幸留下来的玩家,无论大小,还没有人找到能通向这个淘金场的正确方式。
当数千家生鲜电商平台几乎无一家赢利,原顺丰优选总裁连志军,原沱沱工社CEO杜非等生鲜电商顶级操盘手陆续离职等消息不断在创投圈发酵,所有人都在承受着最艰难的博弈。活着——在生鲜电商这片深不见底的池水下面,这已然成为2016年大部分玩家的第一要务。
补贴太多惯坏了消费者
好实用分析认为:由于生鲜市场中,传统农贸市场和商超占主要消费渠道,所以不同于滴滴等电商平台,滴滴在疯狂地“烧钱”之后,收购了和它对峙的快的和Uber,完全垄断了整个市场,但生鲜市场即使“烧钱”,线下采购接近90%的份额,使电商几乎不可能做到市场的垄断。
烧钱已经成为了生鲜电商的常态,倒下的没倒下的都在似乎无止境地烧钱。天天果园在今年3月末完成了D轮融资,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亿美元。而仅仅过了3个月,天天果园门店接连关闭。爱鲜蜂在经历了裁员风波,也开始了D轮的融资。而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已经有 “青年菜君”和 “果实帮”分别在7月30日和8月1日宣布停业。“果实帮”在停业通知中直言;“生鲜行业异常残酷,O2O补贴大战、产品低价竞争……” 。
好实用认为,生鲜电商目前就是这样的泡沫,玩家太多,补贴太多,惯坏了消费者。这一现象也反映了生鲜电商在对比普通水果电商,逐步褪去补贴之后,所面临的客户流失的窘境。现在生鲜电商已经陷入了补贴的怪圈,越是补贴就越是亏损,但因为亏损,就想争取更多的流量和会员,就不得不用补贴作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社区O2O冷链体系还需改善
好实用认为,生鲜电商消费者对于收到商品的新鲜度、及时性等要求都比较高。但是目前国内冷链的发展水平,从前端到后端都还不足。想要保证生鲜产品新鲜度,问题不仅仅是最后一公里,从最开始的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一整套冷链体系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
而这背后,作为电商发展至今标准化最差、供应链最薄弱而仓储配送条件又最为苛刻的细分品类,生鲜电商一直被诟病的尴尬是——投入太多,不赚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生鲜为切入点的社区O2O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利用自有配送团队满足用户对生鲜商品的即时需求,这一模式最大问题在于全国扩张时面临的成本高消耗。
此外,在好实用看来,这种定位跑腿的社区O2O业务很多时候更适宜本地小区域集中用户群运作,依靠规模的集中需求压低单量成本的上浮。“在扩展上需要保持克制来检验具体商业模式是否可行。”例如东东快跑在社区O2O快速争抢地盘的大背景下,如今只覆盖了北京的大望路、望京、东大桥等六个白领集中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