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O2O产业融资难 跑步生意蓝海变死海?
跑步时通过手机APP记录步数
跑完将成果分享到朋友圈—这是80后教师张娜每周都要做的事
她坦言
跑步APP上的步数记录和热量消耗等数据可以让自己的跑步更加科学
而每天的打卡则让自己更加有坚持的动力。

【好实用微商学院】跑步时通过手机APP记录步数,跑完将成果分享到朋友圈—这是80后教师张娜每周都要做的事,她坦言,跑步APP上的步数记录和热量消耗等数据可以让自己的跑步更加科学,而每天的打卡则让自己更加有坚持的动力。运动社交化是近年互联网投资的风口之一,在庞大的体育市场里,主打各类细分领域的运动类APP层出不穷,目前在APP store上已经有超过2000个相关应用。但由于商业模式的缺失,运动类应用的市场前景备受考验,如何将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实质性的商业效益?这是它们正在面临的考验。
好实用认为,任何跑步类APP产品的本质仍然是体育,而体育本身能够赚钱,因此要回归对体育参与者的服务,从线下把握盈利点。未来中国体育服务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将大幅提高,专注体育服务而非走多元化路线才能把握体育O2O的商业模式。
风口过后融资骤减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中,跑步位居榜首,56%的用户经常跑步。借助全民跑步东风,跑步活动和跑团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逐步提升,2016年50%的用户参与过跑步活动/赛事(2015年为46%),业余长跑活动最受欢迎,25%的用户参加过跑团(2015年为14%)。
基于市场需求的红火,主打跑步类APP也成为资本市场四处出击的目标。时代周报记者以“跑步”为关键词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搜索,共弹出2331个应用结果,或专注于跑步计数,或着重于社交互动,或致力于健身指导,其中运动社交领域尤为火热。
好实用认为,资本走向理性源于运动类APP市场格局渐趋清晰,一方面,不少运动类APP在内容上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特色和创新,经过市场竞争的浪潮后,市场集中度开始变大,只有优秀的产品才能赢得下一轮融资;另一方面,中国的跑步市场虽然具备很大的增长潜力,但投资者更加关注哪一款APP能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实质性的现金流。
重资产运营
体育与互联网结合,其主体仍然是体育,互联网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体育+互联网的核心是人,人的消费习惯才决定了平台的价值,运动类APP的本质就是服务工具。” 何文义认为,体育产业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着重于线下资源的配置。
体育服务仍是一片蓝海
处于风口的体育O2O看起来很美,但盈利模式却不易摸索。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运动APP主要以电商和广告为主,面向热衷运动的体育爱好者出售运动装备,不过转化率还有待考证。此外,也有部分运动APP尝试推出手环等智能硬件,希望开拓硬件盈利点。
在好实用看来,体育公司并不需要担心赚钱的问题,体育是一个离钱很近的产业,它本身就有很多赢利点,互联网讲求越快越好,但做体育产业需要沉得住气,做好对用户的服务,所以APP只是承载服务的工具,本质仍是体育。体育服务是国内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照美国成熟的体育市场80%的比例,目前体育服务在整个体育产业中仅占比25%,其余主要是来自体育产品领域。
体育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体育是可以雅俗共赏的文化,但目前国内的大部分体育参与者还没有培养固定的体育运动习惯,以跑步来说,只有很少跑步赛事参与者是为了纯粹的跑步,大部分参与者仍是在嘉年华式的市俗层面,后者的特点是喜新厌旧,黏性不足,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用户,只有不断地创新出新的主题,满足其需求,使其养成固定的体育运动习惯,最终才能形成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