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案 水果O2O电商后时代该如何玩?
水果O2O电商后时代该如何玩?

水果O2O电商后时代该如何玩?

回顾这两年的创业圈
最红最火的当属O2O行业
其中生鲜O2O市场更可谓是热到发烫
几万亿的高频刚需市场
目前市场的渗透率不足1%
想象空间无限大。水果作为生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鲜网购者中的渗透率达到51%
仅次于奶制品。

水果O2O电商后时代该如何玩?

        【好实用微商学院回顾这两年的创业圈,最红最火的当属O2O行业,其中生鲜O2O市场更可谓是热到发烫,几万亿的高频刚需市场,目前市场的渗透率不足1%,想象空间无限大。水果作为生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鲜网购者中的渗透率达到51%,仅次于奶制品。

        但无论是中国的冷链还是物流发展程度,都不能很好的支撑水果O2O的发展。因此,一方面水果电商依托于互联网成为新的业界蓝海,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注入;但另一方面,一批批的创业者却是死的死,伤的伤,哀鸿遍野。

        O2O发展态势如此之迅猛,互联网技术大面积渗透到了传统行业,也有不少O2O的创业者赚得盆满钵满,但为什么放到水果生鲜这一行就不灵了呢,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好实用小编对此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剖析。

        水果O2O没有盈利就是最大的危机
        纵观整个水果O2O市场,即使一批批的企业倒闭,但在业内看来这个市场仍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水果O2O一直处于资本的风口。有了资本的注入,急剧扩张也就成为必然。

        从2013年起,短短三年时间,水果O2O行业里聚集了众多玩家,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综合性电商巨头无一缺席,垂直类的电商如易果生鲜、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后来者如一米鲜、许鲜等O2O电商的发展态势迅猛,整个行业完全可以称之为资本下的暴力式生长。

        但这种粗暴式的生长形态,留下了很多可预见的风险。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能成功运营水果行业的只属少数。

        当全国95%的生鲜电商处于不能盈利状态时,其成为倒闭重灾区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表面看上去热闹非凡的水果O2O市场,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业内整体的盈利模式不够优化,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水果营行。这家紧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定位于“互联网+水果”的创新企业,在经营一年之后倒闭的消息,一度成为2015年度最震撼生鲜人的事件。

        这样一个注册资本多达10亿的生鲜“巨无霸”,却在旦夕之间轰然倒塌,究其原因发现,水果营行在资本的影响下,急剧扩张规模,但却忽略了盈利模式,在资本烧光之后,泡沫也就消失了。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应该建立在一个正向型的可盈利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然而水果营行事件只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在生鲜电商的风口之上,水果营行的倒闭,在业界敲响了一个巨大的警钟,警示着这个95%的企业都在亏损的行业生态:死亡仅有一步之遥。

        水果O2O市场到底有哪些坑?
        在普通人的眼里,水果O2O是一个前景无限广阔的市场。然而这样一个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加上大量的资金涌入,前景看上去简直就是一片光明,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水果是刚需,是高频市场;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加上前几年网购的大力发展,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形成;再者,传统水果行业供应链复杂,利用互联网有很大的压缩空间;最后,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快,网购可以节省时间。

        最先一批在水果O2O行业试水的创业者们,用血淋淋事实告诉我们,水果,也许是互联网上最难做的一个品类。因为,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下,实际上潜藏着很多的坑。

        第一坑:水果生鲜产品很难标准化
        标准化包含货源充足、价格透明、配送统一、品质保证、退换简单等多方面。非标品主要会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不便于统一包装和配送;另一方面,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以及对企业的信任度。

        消费者在网上下单时看到的是颜色鲜艳、大小一致的产品,但客户拿到却发现大小参差不齐,颜色也不鲜亮。但目前来说,中国农产品本身标准化程度就不高,面对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品质很苛求,就会产生很大的供需矛盾。因此,对于生鲜电商而言,标准化模式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第二坑:物流是水果O2O企业最头疼的一环
        物流,对所有生鲜O2O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关乎生死的环节,也是整个O2O领域都面临的难题。一方面自建物流成本太高,另一方面采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很难掌控,容易出现一些混乱的情况。尤其是水果生鲜产品,对包装、保鲜和配送的准时性要求高,目前国内的物流水平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目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催生了一种新的形式——不断的扩充店面或线下自提点,虽然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但是线下店面成本加大,总体上运营成本并没有降低。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到网上采购,是为了便捷性。而线下自提方式,从本质上并没有解决这一需求,会大大降低用户体验,因此这一方式并不是解决物流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三坑:供应链是生鲜O2O企业发展中关键性问题
        供应链问题包括货源、品质等多方面的内容。供应链的稳定将决定库存损耗,一般品质优良的产品保质期长,同时也会降低用户退换货的比例。

        另外供应链稳定,还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口碑和复购率等。因为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期待值高,有很多生鲜O2O企业也以高端水果切入市场,但因为产品本身对于货源的标准化需求,以及品质上的苛刻,很多电商的货源都不能充分保证。一旦出现品质问题,消费者就会丧失对企业的信任。

        第四坑:难以打造爆款,产品高溢价能力有限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水果属于快消品,只有产地之分,没有品牌之分。在众多的水果品类当中,除车厘子外,基本上没有高溢价的产品,所以不具备打造爆款的可能性,盈利空间较小。

        但是,对于水果电商来说,其成本价格并不低,加上包装、物流配送等也增加了成本支出,对比超市价格,并不存在优势。虽然在前期激烈的竞争下,部分电商为抢占市场,在促销活动时将价格拉低,部分水果的价格甚至低于实体超市,吸引了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但一旦电商取消补贴,这类型的客户必然会大量流失。

        由此看来,水果O2O虽然看上去是一块大蛋糕,但是短期内企业想要真正的做大、做好,顺利的分上一杯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市场资本涌入,急功近利的企业为数不少,通过烧钱的方式,大量获取用户流量,急剧扩张的背后,涌现出了质量、送货、资金等一系列并发症。

        O2O后时代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模式和玩法?
        在2015年年末,资本狂热褪去之后,好实用认为2016年已经进入到O2O的后时代。而放眼整个水果O2O行业,模式和玩法多样。

        预售模式
        预售模式指消费者通过线上预购,网站后台可以将每日生鲜水果的采购量做出统计汇总,并统一采购,然后第二天以自提或配送的形式到达用户手中。这种模式可以根据当天的订单数,安排次日的采摘和批发,能确保到店提供的水果新鲜、品质好,有效减少物流和运输成本,降低了损耗。

        即时送模式
        在即时下单即时配送模式方面,很多本地化的水果O2O均采用该模式。相对来说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可以保障用户的最优体验,但是,这种模式也最重,物流成本是最大的问题。关键问题是,自建物流的高成本该如何来解决?另外,这种重模式下扩张速度慢,需要提前布点。

        水果电商与巨头O2O平台合作
        在业内,水果电商与巨头电商之间的合作也颇为常见,如易果生鲜和阿里巴巴的合作,京东入股天天果园等,双方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天天果园拟巨资在多个城市构建前置仓库,将水果库存搬到消费端最近位置,为其O2O布局创造有利条件。再加上和京东深度合作之后,京东到家的“最后一公里”高效服务,能带来极致的客户体验,其在水果O2O行业里的后劲较足。

        生鲜O2O平台与线下实体店合作
        去年,京东与永辉超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宣布在O2O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永辉超市与京东到家正式合作,京东到家APP平台开始正式运营。

        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永辉超市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结合直采直营的模式能够提供高质的优价商品,京东到家利用自身的物流优势、售后服务及平台流量整合。双方的合作具备逻辑上的可操作性,后续实际效果还需要验证。

        中国正面临全面的消费升级,用户需求在迸发,水果O2O行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但水果O2O的产业链条非常长、难度非常大,关键还是要解决好供应链问题,提高效率、创造价值。

        根据目前市场形势来看,水果O2O行业的玩家很多,切入的角度、模式多种多样,未来究竟哪种模式能够胜出,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练好内功,掌握好发展节奏,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真正的从用户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长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