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泡芙越发严重 国内o2o拐点在哪?
最近盛传的科技界寒冬正在发酵
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国内
在美国硅谷
也开始泡沫破灭论的说法。与2000年硅谷泡沫破灭比较类似的状态: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融资额都非常惊人
也已经有不少挤入了“独角兽”网站的行列。

【好实用o2o系统】最近盛传的科技界寒冬正在发酵,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国内,在美国硅谷,也开始泡沫破灭论的说法。与2000年硅谷泡沫破灭比较类似的状态: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融资额都非常惊人,也已经有不少挤入了“独角兽”网站的行列。对于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反应,就是不少公司在等待国外资本融资一夜之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关闭。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融资额缩减,业内的普遍看法,是由于近期国内股市的低迷所造成的资金流动性减少,投资者的收益被股市捆绑,但是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扩张阶段,相比2000年美国股票市场的疯狂,此次的股市变动让互联网投资市场冷静一下,并非是坏事。
国内的互联网泡沫,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发展的过度预期,众多网站为了提高发展速度和资本变现方式,对于市场过度的乐观,实际的估值可能与实际项目商业价值之间有不小的差距,譬如:按照正常发展速度10年才能完成的目标,被投资项目在投资人的要求下,快速推广市场,造成虚假繁荣,这种泡沫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国家近年来对于互联网行业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所谓的互联网泡沫也随目标市场的发展而相应减少,出现2000年快速破灭的连锁反应可能性不大。与之带来同样思考的,是从O2O概念诞生,到中国经历了数年发展之后,各种中国式O2O后遗症显现。
国内多数O2O的竞争还是集中在餐饮、电影等简单的生活场景应用当中,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属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的O2O项目的技术推进改革还比较迟缓,用户端产品同质化严重,后台应用也不尽乐观,甚至还会出现网友的虚拟券到店消费后,需要商家电话验证的情况。涉及到更加深层次的场景应用,显然一款应用APP并不能包括所有应用,这也就意味着颠覆式的O2O产品,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的O2O的浅度应用,还是集中在配送方式的转化,无论是外卖、到家上门服务,一直不能解决的是平台商家和产品以及服务提供者的标准化问题,所以不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优质的。靠推广和补贴短暂迎来的虚假繁荣之后,已经有不少到家服务平台出现接入的服务者讨薪维权的事件,以及平台解除接入服务的案例。
从微观运营角度,除了继续惨烈的地推、烧钱、广告大战,对于国内的O2O发展,还需要期待更远的眼界去看待。语音、视频、3D投影、多维度等手段,在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一定会渗透到未来的O2O模式的应用,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接入的效率,尤其是商家的效率,是未来O2O发展的重要标志,尽量减少模式对于推广人员的依赖,尤其是地推人员的非理性竞争。即:利用互联网手段和工具,提升行业的效率。
平台的过度逐利的过程中,标准化的服务产品,面对不同行业的商家而言,理解和接受程度都不一样,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刚刚解决了普通人对于互联网的认知教育,而对于商家的网络营销水平的提升,也应该是平台的重要工作。同理来看当下提倡的互联网+以及十多年前我们关注的B2C电商领域,一切都在刚刚兴起。接入商家的网络营销水平的提升,会大大降低对于平台技术产品的要求,也同样变相提升了平台的交易效率和平台的口碑,属于健康的商业模式。
总之,O2O的发展,在国内刚刚兴起,也许在未来会出现类似BAT企业一样的独立O2O接入平台,不管是当下被饱受质疑的O2O模式,还是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O2O项目自身的健康发展,还是要朝着正常的商业业态进行,光靠烧钱去支撑,受到质疑也并不奇怪。而O2O模式本身,并不会消失,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在经过市场历练之后,一定会成为重要的互联网模式组成部分,所以,2015的下半年O2O拐点争论,也同样是O2O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