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创业项目一夜间成"过街老鼠"了?
我去!这是什么世道?!O2O火爆的时候
热钱滚滚
投资创业趋之如骛;现在
因为投资人疯狂砸钱搞起的泡沫
让一大批心怀梦想的创业者埋单?

【好实用o2o系统】我去!这是什么世道?!O2O火爆的时候,热钱滚滚,投资创业趋之如骛;现在,因为投资人疯狂砸钱搞起的泡沫,让一大批心怀梦想的创业者埋单?
滴滴让这个世界疯狂了,外卖把烧钱故事延续了。于是一大波创业者都跟着滴滴步伐走,一大波投资者都觉得玩滴滴走过的路(所谓投资赛道)有戏。然后呢?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不管是什么目的,做一个伟大的事也好,或者痛快点就是想挣很多很多钱,前提是,这个事儿他必须有利可图!不图钱不图名,你真以为自己活雷锋啊,不可能,没钱你怎么养活老婆孩子?所以,创业先告诉投资人我这个项目能挣钱,能挣很多钱,但前提是你得先养活我!所以,这是创业者图的“利”。
再说投资人,不管是不是扶持创业者,即便是纯公益,也有个二八开吧(公益“二”,挣钱“八”)。没那么多钱,怎么做公益,怎么鼓励小伙子创业?所以,投资的目的绝大部分是奔着挣钱去的,长翅膀的天使那是童话。要挣钱,而且是挣大钱,挣快钱,于是拿到项目就对创业者云:你要快!你要起规模,不然你就会被竞争者赶超(背后的话是:你要快,才好加速融资,估值才好快点增长,我也好快点拿翻倍的钱)。
社会发展有它的规律,经济发展亦然。滴滴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好机遇,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遇上资本的助力,把原本需要数年才能积累的量让钱给解决了。于是,滴滴一下成了所有O2O创业者的法门——让钱解决用户量的问题。就如同若干年前提倡“多快好省”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多”、“快”、“省”可以直观地看到数据,可以量化,而“好”怎么看呢?于是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多”和“快”了。
看看其他的O2O项目,希望做成滴滴的规模,看看是不是“标准化+交易简单+需求刚性”?不是就老老实实慢慢来,生意有的做,钱也肯定能挣着。
追求规模和速度,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风气?或许根源在于某种思潮的盛行——浮躁!挣快钱,快速挣大钱。有钱人的生活作风感染了一批想成为有钱人的屌丝,老实工作和天价房价、车价的落差膨胀了这种快速获得的紧迫感——时日不多,再过两年就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