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细分领域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可供选择了
各种以O2O为名的创业项目正忙着解决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痛点:出行有专车、拼车;在传统的保洁、外卖业务被整合到手机端之后
美容、美发、按摩都可以轻松叫上门;很多时候在街边用手机扫个二维码就有创业公司将水果、饮料或者是零食免费送到家

【好实用o2o系统】各种以O2O为名的创业项目正忙着解决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痛点:出行有专车、拼车;在传统的保洁、外卖业务被整合到手机端之后,美容、美发、按摩都可以轻松叫上门;很多时候在街边用手机扫个二维码就有创业公司将水果、饮料或者是零食免费送到家……
于是有人调侃,投资者给O2O创业公司砸下的钱都被用于改善一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了。只不过,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享受着O2O各式福利的好日子似乎已经快到尽头。除了仍在厮杀的外卖市场,在出行类补贴收紧之后,曾经1元洗车、1元剪发等各种优惠也已经伴随着大量初创公司的倒闭而销声匿迹。
从去年争先恐后的融资新闻到如今可以按批次罗列倒闭案例,O2O特别是上门类O2O市场的风向似乎一下子就变了。这个曾经聚集了诸多创业者的市场如今变成了很多人不愿再谈的伤心之地。业界有过预测,O2O企业中有95%以上会在惨烈的竞争中消失。与此前热点创业项目一样,创业者一窝蜂而上带来的同质化被指责为当下这一波O2O倒闭潮的原罪。
在创业过程中,先机优势的确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但对于一个新的领域,创业团队更多时候在做的事情是一边跑一边改。当一个新的大产业来临的时候,一开始大家都是模糊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O2O的整个战略已经比较清晰了。在O2O发展的过程中,早看明白并且迅速调整战略的人更容易活下去,而明白得晚又缺乏终局判断的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早早地倒下。
传统的上门服务从家政、搬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顺延之后,上门美甲、上门美发、上门美容、上门按摩、上门洗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诸多上门服务都冒了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优惠到令人咋舌的补贴券。但如今早已被各种各样补贴养刁了胃口的消费者最为明显的感受是券少了,优惠额度相比之下也没太多吸引力了。
一开始是为了吸引用户,所以大家都是用做一单赔一单的方法砸市场。但现在我们已经从普惠式的投放改成定向投放了,那些对补贴特别依赖的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补贴也没太大意义。纯靠补贴的生意是没有办法持续的,一旦你的补贴停了,用户就流失了。“资本如今对O2O态度最大的变化,是他们更强调自我造血能力。”
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很长的时间内,很多公司的财务是不能达到平衡的,基本上都是靠风投的钱来支撑。一般来讲,融到的钱能坚持到未来的一年到一年半时间。(O2O)市场的爆热其实是从去年年初开始的,所以坦白地讲(现在的倒闭潮是因为)时间点到了,在今年这个时间点,不少公司的钱基本上快见底了。
现在O2O的细分市场可能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因为频次过低,细分领域一般很难存活,重度垂直领域也就是打车、吃饭,因为刚需能够存活。”
互联网的经验是,巨头可以轻松地切入到一个细分的市场,如果细分领域的频次不够,那就肯定打不过。但如今BAT更在乎打造一个大入口,它们并不太在意细分的垂直领域,也没有真正自己下场去做具体的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