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案 社区O2O已经从蓝海变成了死海
社区O2O已经从蓝海变成了死海

社区O2O已经从蓝海变成了死海

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
社区o2o这块大饼为什么没人能够品出点味道
这可能是所有新兴市场的通病
当社区O2O已经被所谓的“创新思维”架空的时候
新兴市场的氛围已经从最初的蓝海变成了死海
市场的进步就变成了水平进步
意思就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

社区o2o还有待开疆辟土

       【好实用o2o资讯在移动互联的大背景下,社区o2o这块大饼为什么没人能够品出点味道,这可能是所有新兴市场的通病,当社区O2O已经被所谓的“创新思维”架空的时候,新兴市场的氛围已经从最初的蓝海变成了死海,市场的进步就变成了水平进步,意思就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换而言之,就是传统的拼渠道,拼广告,拼资源。而互联网的竞争法则却恰恰相反,要的就是拼用户、拼创新、拼产品。

       聊聊那些社区O2O产品
       搜身一下度娘关于社区O2O的产品,整个搜索界面全是“商业之道”“电商平台”“整合资源”之类,却鲜有关于重服务类的词眼。而唯一能与大公司竞争的资本就是带有“地域属性”的精准服务,但主界面呈现的主要信息也就是普通的黄页信息,这些信息看起来也并不具有任何独特价值,不出三天时间都可以掌握这些工具性的内容。而我为什么要绕过大平台提供的综合服务,甘心蜗居在此呢,给我个理由先!

       新兴市场的崛起过程就会伴随的金融泡沫的产生,凡是与O2O扯上半毛关系的产品必然会引起创投的青睐,这种浮于产品表面的G点,让很多在浅水区摸索的公司猛然乘上了快艇,大量资金的涌入让创业公司自信心极度膨胀,固定思维必然从公司发展角度考虑问题,资金一旦富足就会犯所谓的大公司病,疯狂的发展代理和扩张,这种类似卖渠道的疯狂扩张策略不但没有为“社区O2O”的梦想添砖加瓦,反而因为将大量精力花费在推广上而放弃了产品本身,以及在产品的形态上并没有亮点和进步。

       而每个社区都会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存在,不是楼房盖一样就可以把服务复制过去,因为组成这个社区的是无数个性格迥异、兴趣不同、观念有差异的大活人。人不同,社区文化就不同,社区氛围就不同,社区环境自然也会不同。所以不要指望从一个样板社区一下子大规模复制成片的城市,这必定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拓展工作,所以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扯蛋。中国社会大背景下社区的复杂性就要求相关产品就更要精雕细琢,讲究工匠精神。其次要有“蹲点”的基本功,一头扎进去,别想着出来。带有地域属性产品的推广又要求地推团队带点土腥味,那种简单粗暴下载送礼模式从最初的新鲜已变成了排斥,要么就像“糊泥巴上墙”一样,干了就掉下来了。最让人悲伤的是以“一劳永逸”的平台思想设计出“贪大求全”平台模式,寄希望于成为坐收渔利的平台巨鳄,而像洗衣、家政、快递这类脏活累活由别人做,自己做个平台就能坐地收费了。

       社区O2O的问题在哪
       要回答这个问题估计很难,因为现在的社区O2O模式还没有成熟,也是在瞎眼摸索,但我们可以靠着这个问题分析,或许能得到一些启发。

       废话那么多,举个栗子来说说,你住在小区空调坏了,外面骄阳似火,需求很简单,你现在就是要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的修好空调,但另一层面上来讲你还有喝水的隐形需求,假如维修人员捎带冰水服务呢,但这就是他意向不到你带给他的附加价值。这就是带点地域性质的服务,你比别人更快更贴心。但对于小区服务这块,各种家政创业团队的蓬勃发展已经证实了社区商业是一片极其巨大的市场。O2O最终落脚还是要依靠小区周边的外卖、洗衣、家政、快递等最基础的服务,社区商业服务的再整合,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问题,更能协助商家熟悉本地居民需求,也帮助创业者以小区为核心,打下了自己的用户根据地。

       以社交为基础的社区O2O靠谱吗?
       当然凡是涉及群落的地方就有社交欲望的存在,但小区社交的存在方式既不类似微信熟人社交圈,也不同于陌陌的陌生人交际圈,它是基于半熟人社交的领域,文艺点点讲叫“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一座座兴起的高楼大厦取代了老的居民院,打破原有的居住模式,虽然改善的生活条件,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越来越疏远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来形容城市居民的感受再合适不过了,防盗门似乎是人际关系天然的屏障,既防盗也防住了自己。每当坐电梯时广告牌和楼层就是掩饰尴尬的最好工具,当然电梯也是拉来距离的一个屏障,虽说一步之遥,但是在一个幽闭的空间里,陌生人之间难免警惕,这是人的本能,电梯里我们都是哑巴。这种群落特征的存在是不是暗示着小区社交的不可行性?

       在当前国内小区中,大部分小区并没有完成两个需求的完善,混乱无序的小区管理、不断流动居民人群、小区安全保障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也就制约了第三个阶段社交需求的发展。另一层面上来讲,市场是缺乏优质的产品,都是一些泛泛之类,社交的产品的设计本身就有自己的目标人群和市场需求,对特定小区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在推出相对应的产品,道理很简单,空巢老人房让他们玩,他们玩的起来吗?

       当然也有许多新公司在探索社区O2O的模式,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深耕,社交O2O的本地属性非常强,短时间内市场很难出现独大的局面,也就决定了产品不带用Copy性质。我也是看到许多大牛们对这块大饼评头论足不见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