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案 共享经济模式下:抓娃娃机也玩起了O2O?
共享经济模式下:抓娃娃机也玩起了O2O?

共享经济模式下:抓娃娃机也玩起了O2O?

传统店面、人力成本持续上涨
线下零售经营越发困难
催生了无人终端大规模兴起。如今创业领域热捧的自主迷你KTV、无人货架
都是典型案例。而近期话题性最足的无人终端
并已经在线上应用层面实现游戏玩法的
正是今天文章所要讨论的抓娃娃机。

共享经济模式下:抓娃娃机也玩起了O2O?

       好实用微商学院】传统店面、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线下零售经营越发困难,催生了无人终端大规模兴起。如今创业领域热捧的自主迷你KTV、无人货架,都是典型案例。而近期话题性最足的无人终端,并已经在线上应用层面实现游戏玩法的,正是今天文章所要讨论的抓娃娃机。

       在10月23日百度搜索风云榜中,年龄风向标热点分类中,年龄段10~19岁、20~29岁、30~39岁排名第一的搜索关键词,都是“9个月夹3000娃娃”。该关键词指向一则社会新闻,主要介绍一名青年极其擅长于抓娃娃,9个月内抓到3000个。而该新闻的背景,便是抓娃娃机今年开始在线下全面爆发。

       抓娃娃机重新流行,受共享单车可随处停放的特性启发很大。抓娃娃机很快从与游戏厅、商场的绑定中解放出来,铺向地铁、写字楼、影院、KTV,甚至是酒店。这些娃娃机无孔不入,开始占领线下大多数消费场所。

       而伴随着抓娃娃机走红,现实热度同样很快被互联网所察觉,又一代表人类商业头脑极致的产品诞生了:线上抓娃娃机应用。这类应用向玩家提供在手机上操纵实体抓娃娃机的机会,抓到的娃娃通过邮寄方式送达用户手中。

       抓娃娃机正在统治商圈

       早在今年4月份,抓娃娃机其实就已经掀起了一阵风潮,并引起部分传统媒体的注意。抓娃娃机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用户投币后,就能通过操纵机器爪在娃娃堆中抓取,抓取成功后掉入通道中,用户就可以取走,失败则需再次投币。

       在移动支付普及以前,抓娃娃机的主要目的是消耗用户在逛商场活动中,购物后商家的找零。因此,早先抓娃娃机多将放置地点选在商场游戏厅门口。但随着移动支付大面积普及,玩家不准备零钱也能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抓娃娃,基本上所有娱乐消费场所都可以摆放抓娃娃机。

       由于抓到娃娃的概率并不是百分百,用户最终得到心仪的娃娃,所花费的金钱很可能超过直接购买的价格,这部分价格溢出收益,可以帮助追平机器成本。一台机器和娃娃的价钱,流行说法大约一般场所大约4~5个月回本,好地段只需要2~3个月。

       同时,商家可以随意调节抓娃娃机难度,也不算新鲜事。因此,才会有极其擅长抓娃娃技巧的新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线下到线上的真实需求

       抓娃娃机在线下持续升温后,移动端也开始逐渐出现热度。直播平台跟进最早,许多主播将抓娃娃作为直播内容,向粉丝卖弄自己的抓娃娃技术,和打游戏技术强、吃鸡概率高的主播类似。线上直播很好地帮助线下抓娃娃机进行延伸,进一步扩大了抓娃娃机的流行程度。

       与看游戏直播手痒会想玩几把的心理一样,久而久之,观看抓娃娃直播的观众,也会考虑真正体验一把抓娃娃。不过,线下娃娃机和观众拥有实实在在的物理距离,远远比打开游戏繁琐。能在激发用户兴趣后,马上为用户解决需求的想法应运而生。

       于是乎,线上抓娃娃应用开始陆续上线。线上抓娃娃应用,和线下抓娃娃机,同样都是在满用户临时需求。不过线上抓娃娃应用更进一步,将激发用户兴趣的过程,也融入到了线上抓娃娃机应用当中。

       有没有版权风险与法律风险?

       线上抓娃娃机应用非常容易上瘾,因为其本身机制便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心理。从单次抓取成本来看,如果能成功的话基本属于以小博大,和买彩票、博彩原理很像。中奖概率可能是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但在实际用户眼中期望概率则是100%。

       线下抓娃娃机同样很容易上瘾。被媒体报道9个月抓了3000个娃娃的小伙,技艺不佳时,第一个月就撒进去4000块,却只抓到了200个小娃娃。而他也介绍,身边不乏有每月投入几万,收获却寥寥无几的朋友,“每天都要去,想戒又戒不掉”。

       不过,由于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线上抓娃娃应用没有像一元夺宝那样极端,在是否涉及赌博风险的问题上较为安全。但很多娃娃可能涉及版权问题,如Hello Kitty、机器猫等一些知名角色,玩家实际很难确定娃娃机所提供的娃娃,有没有获得官方授权。

       同时,线下抓娃娃机也不代表着任何人都能摆放,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有一定的经营风险。

       据了解,在开设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时,需要向文化部提出书面申请,提供各式材料审核通过后方可。不过,如今线下娃娃机和并没有真正固定的“游艺娱乐场”,处在一个监管的边缘状态,但并非说是没有风险。